积木类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积木类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新闻】创新之都的不断超越

发布时间:2020-10-15 02:21:09 阅读: 来源:积木类厂家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

从“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到建立“大而全”的经济体系;从启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到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40年来,北京始终在追求从“0”到“1”的创新突破,始终在追求从“1.0”到“2.0”版本的动能提升。

放眼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中国提供了发展“风口”,而北京正处在“风口”的焦点上。“剥掉‘白菜帮’,做好‘白菜心’”。习近平总书记两度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并为首都发展指明了方向。

北京的产业发展史,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奋斗史嵌合交织;这里走过的每一步,都浓缩着一个国家追赶世界、引领时代的恢弘图景。

(一)

长安街最西端,高炉筒仓犹在,却早已不见钢花飞溅。

首钢建厂99年整。当这座北方最大的炼铁厂落户永定河畔时,没人会想到,火热的“钢铁森林”在经历了“最传奇”“最诗意”“最优雅”的三次转身后,竟然变成一个创新创意园区。

一座厂,一座城。

曾经的“首钢速度”承载了北京骄傲,曾经“从山到海的搬迁”展现了北京担当。今天,当老厂房成为动漫基地,旧车间变身金融大厦,冷却塔改造延展出冬奥会单板滑雪大跳台,北京新时代的荣光再一次焕发。

首钢的故事,何尝不是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产业结构深刻转型的缩影!何尝不是北京适应角色转换谋求更好发展的缩影!

几番耕耘、几番摸索,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北京始终在追求从“0”到“1”的创新突破,始终在追求从“1.0”到“2.0”版本的动能提升。

沧海桑田。时间是常量,也永远是奋进者的变量。

(二)

诗人把新中国的诞生,视为时间的开始。

我们犹能感受彼时的兴奋。新华社发表社论《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号召迅速发展和恢复生产。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而言,要摆脱贫弱落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工业。

北京工业化大幕,由此拉开。

到上世纪70年代末,首都城市骨架已由几大工业聚集区撑起。钢铁、化工、煤炭、机械、纺织……从螺丝钉到机床,北京的工厂可以一条龙包办。一座城市里,竟竖起1.4万根大烟囱。

一个个工业大院,记录着那段白手起家、筚路蓝缕的峥嵘岁月,也塑造了这座城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气质品格。

“大而全”的工业体系,赋予了北京强健的体魄,但畸形的产业结构,也越来越束缚城市发展的活力。工业化、重型化大背景下,北京的商业短板、城市服务短板愈发明显,渐渐陷入产品生产跟不上消费需求的困境。

1979年春天,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临时搭建起的“T”型台上,新中国第一场时装秀精彩上演。法国设计师皮尔·卡丹和他的12名模特,带来全新的审美观念。再次下定决心推开窗户看世界的中国人,第一眼的感受是如此的五彩斑斓。

然而,暖意之后,人们很快感受到外面世界吹来的寒风。北京最大的毛纺织工业区陷入困境,最早的工业企业清河毛纺织厂出现亏损。

“北京汽车”曾是金字招牌,草绿色BJ212是县团级干部标准座驾,但直到90年代,北汽依然连一辆像样的小轿车都生产不出来。

时代在进步,老厂却式微,这是北京工业的一体两面。

管理者的认识渐渐清晰:产业要做,但不是做全、做重,而是要做精、做强。随着城市化发展,企业改制深入,现代产业竞争态势转变,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1983年,中央明确批复:今后北京不要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不能再发展那些耗能多、用水多、运输量大、占地大、污染扰民的工业,而应首重发展高精尖的、技术密集型的工业。10年后国务院再次重申“北京不要再发展重工业”。

这是城市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历史必然,也是面向未来启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先声。

(三)

1978年的春天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印象是如此深刻。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由是,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

作为中国科教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地方,北京在这个春天里最先苏醒。

会后3个月,中科院最年轻的研究员陈春先赴美学习,发达的硅谷和苹果的传奇让这个物理学家深感震撼。他也在苦苦思索,北京如何建起自己的“中国硅谷”。两年后,中关村第一个民营科技机构在物理所一间十几平方米的闲置仓库里办了起来,历史应该铭记这个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起点。

到1987年底,集中在白石桥路、海淀路和中关村路的区域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企业已有148家。国务院次年批复《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中关村一条街升级为科技园区。

同一时间段,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服装一条街”“百货一条街”,只有中关村孵化出“电子一条街”。一大批年轻人率先打破“铁饭碗”,走出工厂高校、科研院所的围墙“下海”创业,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中关村的轰烈肇始,宣告着北京在改革大潮中,奋力抓住产业革命历史机遇的决心。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也是在1987年,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从北京发出。至今,许多北京人还对上世纪90年代中关村路口那块巨大的广告牌记忆犹新:“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世纪之交,已有近千万网民“走”在这条路上。

时代悄然叩响中国的大门。

40年来,从模仿硅谷起步尝试打造“技工贸一体化”,到融入全球产业链参与国际竞争,从搭乘“信息高速公路”,到跻身全球创新第一阵营……假如说,中关村的故事,是北京经历过国门初启时的迷茫,转向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实践样本,那么,北京的产业结构变革,也是中国拥抱世界、拥抱未来的最佳案例。

(四)

车水马龙的国贸桥,现在是北京国际化的地标。而30多年前,这里为人熟悉的名字叫“大北窑”,是京城著名的“铁十字”:路口四角分别是金属厂、机床厂、航天集团、汽车制造厂。

1986年,国贸立交桥和西北角的国贸一期同时开建,此后更多高楼拔节而起。20年后,这里吸引了北京90%的国际传媒机构、80%的国际商会组织、70%的国际金融机构、50%的国际性会议。

大北窑“减重”,对应的正是北京产业格局之变。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商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不到三分之一,工业是绝对的老大。经过10多年的发展,1994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越第二产业,产业格局变为“三、二、一”。次年,三产增加值又迅速超过了一产与二产之和。

更大的变化发生在新世纪的头十年。在“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指引下,北京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退出有了明确的时间表。2005年,在永定河畔矗立了80多年的首钢启动搬迁;一年后,建厂48年的焦化厂正式停产。

退二进三。“在北京奥运期间提供3G服务”助推了北京乃至全国的3G产业加速成熟,在奥运会上练就的举办大型活动经验让此后北京包揽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国际会议。

传统工业的关停并转进一步打破了北京传统产业布局,以通信技术、人工智能、高端服务、文化创意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获得了更大发展空间。

新世纪的奥运十年,北京经济找到了新的火车头,新的发展驱动力,这是最重要的变化,也是历史留给我们最弥足珍贵的资产。

(五)

“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

放眼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一些重大科学领域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业态,很可能带来新一轮社会生产力的大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大飞跃。着眼国内,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新的发展理念提出,国家大力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引领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世界与中国的创新潮流,正在形成历史性交汇。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中国提供了发展“风口”,而北京正处在“风口”的焦点上。

“剥掉‘白菜帮’,做好‘白菜心’”。习近平总书记两度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并为首都发展指明了方向。

“北京要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腾笼换鸟,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更好服务于城市战略定位。”

“高精尖”,就是北京要做好的“白菜心”。

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制药行业是“白菜心”;研发设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行业是“白菜心”;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等创新应用产业也是“白菜心”。

当然,对“白菜心”的认识我们依然在不断深化。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端产业;引领时代潮流、展示北京创新创造活力的新型商业模式;插上“互联网+”翅膀的新兴产业;插上“低碳”翅膀的绿色产业……正不断加入这个清单。

如何让“白菜心”长势更好?

总书记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破“框框”去“藩篱”。几年来,从“京校十条”“京科九条”,到成立市级科技创新基金,北京抓住原始创新、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化这些牛鼻子,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帮科研人员“确权”,先行先试,继续走在了全国前列。

科技创新正在重新定义“国家力量”,而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更是落笔着墨的关键之处。

(六)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对于北京而言,当“大而全”的经济体系被打破,当传统“聚集资源求增长”的发展路径被摒弃,城市产业骨架应当以什么来填充?

重点在“换”,难点也在“换”。

“换”,不是简单的迁移排挤,而是要将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转变为更具竞争力的生产方式,通过产业选择让北京经济的含金量更加经得起考验,更好服务于城市战略定位和国家宏观发展。

“换鸟”,除了“眼睛向外”,引进“高精尖”、招来“金凤凰”,还要立足于培育自己的“生态系统”,推动现有产业转型升级。

“腾笼换鸟”成功与否,要看的不仅是淘汰了多少落后产能、腾出了多少可视空间,更要看“换鸟”之后,是不是真的实现了“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的大目标。

2014年,诺基亚生产厂迁离亦庄。偌大一块地交给谁,成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件大事。“老产业腾出去,不能忘了最初的目标——将高精尖引进来,不能让过高的地价把轻资产的创新企业吓跑。”最终,北汽新能源研发中心接棒入驻,命名为“中国·蓝谷”,成为北汽新能源的研发“大脑”。

2017年11月,伴随着最后一家市场“东鼎”的闭市,“动批”彻底告别北京核心区。在这个北方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首家完成疏解的“天皓成”市场已升级为宝蓝金融创新中心。其入驻企业去年一年的营业收入就达5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相当于原“动批”12个市场一年的利税额。

一般性制造业只减不增,倒逼园区忍痛割爱;劳动密集型产业只出不进,催动企业主动转型;产业布局持续优化,让“老树”又“开花”……

目前,北京已形成“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城一区”新局面,“白菜心”茁壮成长,崛起的创新新高地成为北京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七)

“二产变三产,黑色变彩色。”

形象的说法,道出了北京产业升级的另一种形态——“工业遗存+文创园区”。

大望路地铁站西行,步行不到10分钟,抬头就能望见文创新地标——“郎园”的牌子高悬楼顶。走进园子,老医疗器械厂低矮的红砖厂房星罗棋布,覆盖着大片翠绿的爬山虎,让人仿佛回到上个世纪;而随处可见的后现代雕塑、明亮的酒吧和各种时尚设计、影视传媒企业,又瞬间把人拉回到现代。

以保定用、以用促保,既是产业创新,也是文化创新。作为北京过去半个多世纪发展轨迹的一部分,太多蕴含着深厚创业记忆的老园区、老厂房正在以特殊的方式联接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截至目前,北京已腾退老旧工业厂房233处,总占地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米。其中110个已得到保护改造利用,占地605万平方米。经过保护、更新、转化与再利用,这些星罗棋布点缀于北京四面八方的“新业态”,正成为城市复兴的新地标。

回首这五年不难看出,“减量发展”“转型发展”的实质,是北京的自我超越。其中既有对旧有观念的更新,也有对发展惯性的矫正;既是对产业格局的调整,更是对执政思路的升华。

(八)

1992年,黄庄十字路口中央矗立起一座金黄色的DNA“双螺旋”,这个名为“生命”的雕塑,成为中关村探索创新的标志。

2018年,中关村大街人行天桥改造,再次采用“双螺旋”造型,钢结构部分装饰着星星点点LED灯,漫步其上仿佛走入“时空隧道”。

北京的产业发展史,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奋斗史嵌合交织;这里走过的每一步,都浓缩着一个国家追赶世界、引领时代的恢弘图景。

40年,北京与改革开放同行,在服务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着对现代化的理解。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优化产业布局,追求高质量发展,永远是北京的“源头活水”,也永远是北京的“首都使命”。

烟台治肢端型白癜风

治甲状腺专科医院

上海医院治疗抑郁症哪个好

中医治疗疤痕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