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类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积木类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用这个假期帮孩子长大

发布时间:2020-07-17 17:41:01 阅读: 来源:积木类厂家

春节结束后,几条网上的帖子引发热议。其中一条主题为“晒晒你的压岁钱”,跟帖者多为中小学生,孩子们“晒”出自己的压岁钱,几千元,上万元,甚至几万元者比比皆是。面对如此“富裕”的“压岁大户”,仅获得几百元压岁钱的孩子直呼“羞于跟帖”。而其中一条帖子描述的现象更让人心生无奈,某孩子面对奶奶过年封的两百元红包,直接抱怨,“奶奶,给得太少,再多给点!”

如此现象令网友惊呼,“变了味儿的压岁钱,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

新学期即将开始,这个传统节日“扎堆”的寒假也即将结束。此时此刻,相信不少老师和家长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个假期里,我们除了给予孩子轻松、快乐,还教会了他们什么?还应该教会他们什么?

烫手山芋,不得不接——

压岁钱变成家长的“压力钱”

【聚焦】某网站论坛,一位叫明明的小网友发帖:按照今年所给压岁钱的数额,从高到低,给长辈们排了个队,以此作为明年春节拜年的先后顺序。没办法,过年时间太紧张,拜年得先奔红包大的中医治疗皮肤病长辈家去。如果来不及,排在后面的长辈就不去拜年了,因为“不值”。

春节过后,有网友评出几条网络热词,其中,“压岁钱通胀”名列前茅。很多网友感叹“压岁钱”水涨船高,让人“压力山大”。春节变成“春劫”,本是图个吉利的压岁钱成了“烫手的山芋”,不得不接,可又实在不愿接,压岁钱俨然变成了家长的“压力钱”。

记者随机在网站上搜索,发现有关压岁钱的帖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孩子们高高兴兴晒自己的“压岁清单”,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压岁钱”;另一类则是在“节”难逃的家长们,无奈地抱怨,“家长方知其中味,欠了人情早晚还。”还有部分家长担心,还没有形成成熟消费观念的孩子无法妥善处理压岁钱,拿去乱花。

当压岁钱遭遇“通胀”,这份简单的新年祝福竟变得“沉重”起来。为此,有网站做了“是否该倡导取消压岁钱”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43.6%的人认为给压岁钱没必要,还有53.2%的网友认为送礼物比给压岁钱好,精心挑选的礼物比钱更能够传达祝福、表达心意。

细细考究,长辈们给孩子压岁钱,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压岁钱在古时又称“压胜钱”、“压祟钱”等,为压住邪祟、保佑孩子平安之意。据考证,汉代时,压岁钱的正面都刻着吉祥话儿,如“去殃除凶”、“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给的不是钱,是正经八百的祝福。一年年流传下来,给压岁钱的习俗,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也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得以彰显。

为此,专家指出,一方面,全社会都应大力提倡和弘扬一种正确对待“压岁钱”的观念,避免压岁钱越来越多地赋予社会交往“润滑剂”的功能。因为这只会消解压岁钱的文化意味和精神内涵,从而导致家长失去一次利用传统节日教孩子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好机会。另一方面,过于高额的压岁钱,也不利于孩子建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应利用这个机会,教会孩子合理安排收支,做简单的预算与财务决策,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和责任感。

孝敬老人,传递亲情——

将孝道的种子埋在孩子心中

【聚焦】寒假期间,北京大学近两百名留校学生参加“春燕行动”志愿者服务活动,他们走进北京市海淀区的不少社区,探访了近百名空巢老人。同学们和老人们结成“忘年交”、感受到“从游趣”,更收获了“老少乐”。

“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写感恩日记,与父母一同采购年货……”寒假前,一些学校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寒假作业——感恩作业。

山西省大同市某小学也要求学生在寒假期间当一次“孝顺小天使”,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写孝敬日记,参加敬老助老活动;给邻居一个祝福、给父母一个惊喜、给师长一声问候、为社区做一件好事、让自己学一项本领;做件敬老、爱老、助老的好事;与父母一起扫地、洗衣、洗碗等;每周还要记一篇感恩日记。同时,学校还要求学生当一次“欢乐采购员”,与父母一同采购年货,体验劳动的快乐,锻炼理财能力。

这样的作业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与支持。家长们纷纷表示,作业可以让孩子们从小感受中华传统孝道,将孝敬的美德从小就根植心中。

为了配合学校的做法,很多网站还发出“春节回家,孝顺父母,给孩子做表率”的倡议,一些网友还总结出“春节回家六件事”,提醒已经为人父母的各位网友身体力行,让孩子耳濡目染:“耐心地听父母跟你说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不要打断他们;在父母面前别生气,也别伤感,你的表情直接牵动着他们的心情;陪伴父母上街,帮他们拎东西;父母说了你不认同的,也应该听着,别不屑一顾;给父母讲讲外面的世界;多抽时间陪父母待一会儿。”旨在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让老人感受到子女的孝道,让孩子体会孝顺的内涵。

吉林省长春市的王女士就利用这个假期为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孝道课。“现在的孩子,可能收获了太多的爱,而很少觉得自己需要去爱别人。所以这个假期,我利用难得和老人在一起的时间,时刻提醒孩子,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可入座;进门、出门要先向长辈打招呼;餐桌上,先请长辈尝菜,然后再自己吃。”

有专家指出,全社会都应该珍惜中华传统节日的“孝道”内涵。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孝敬老人的观念,比如祭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再如拜年,晚辈要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培养孩子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美德,仅依赖书本与课堂的传授是不够的,更需要父母在家中身体力行,让孩子于耳濡目染中感受、接纳,进而形成习惯。中华传统节日,父母们要从自身做起,让尊敬老人成为“过节”的“必修课”。

尊重传统,感受文化——

为孩子的心灵系上“中国结”

【聚焦】这个寒假,山东省蓬莱市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被要求完成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传统节日大搜索”。老师要求同学们通过拍照、录制DV、动手制作、画画、写字、资料查阅等多种方式了解有关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诗词谚语、美食、民俗等,在实践中走近传统节日,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开学后,孩子们将自己担任“主编”,把所有搜集的资料汇集成册,“出版”自己的书籍,学校还将在全校范围内组织“编书”作品展,提供平台展示孩子们的实践成果。

如今,很多人抱怨,现在的孩子只爱过“洋节”,不爱过传统节日。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春节、元宵、中秋还了解一些之外,其他的传统节日都知之甚少。

对于这样的现状,很多老师和家长感到无奈,也有教育专家指出,“如今,连成年人都感到‘年味儿’淡了,我们又怎能怪孩子们不爱过传统节日呢?”还有评论指出,如果那些用民俗的方式承载的养心、养身、养精神、养气节、养理想、养德性的文化用意,都被淹没、扭曲甚至丢弃,原本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失去了文化内涵,公众的参与兴趣自然会越来越淡,出现“传统节日不如西方治疗牛皮癣最新药物节日好玩”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说,中国人不爱过春节了,这种说法显然不能成立。上千条空中航线、9万多公里铁路、近400万公里公路,40天的时间,亿万民众辗转于各种交通工具,只为了回家过个年。这些数字折射出“回家团圆”依然是春节的主题。与此同时,放鞭炮、贴春联、挂福字、吃年饭等传承数千年的春节习俗依然是每年的“必修课”。显然,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未消退。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春节的人文内涵正受到现代文明的严重冲击。春联照贴,可自家动手写的少了;福字照挂,但自己动手剪的少了。

有专家为此指出,当节日仅仅沦落为“放假的日子”,而少了文化的内涵,那么,节日就失去了其本原的意义。对于儿童来说,在传统节日中,要感受的不仅仅是快乐、放松,还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珍视。

为此,北京市不少中小学发出倡议:寒假期间,父母带孩子至少逛一次庙会,感受民俗、感受传统文化。很多家长对此表示支持。孩子就读于清华附小的佟先生表示:“让我们的孩子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文化,需要从细节做起,需要从家庭乃至全社会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尊重传统文化的氛围开始。”

内嵌于节日中的文化传统,就像一颗颗明珠,照耀今天也照耀着未来追求幸福进步的文明发展之路。有专家指出,让节日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孩子爱上节日传统文化,应该依据各个节日的特色,去粗取精,突出文明、进步的精神内核。譬如春节所传递的辞旧迎新的积极人生观;守岁拜年所蕴涵的孝敬、和谐文化;清明节所传扬的缅怀历史、怀念祖先、故友的追思文化等。

还有家长建议,如今的孩子面对的文化形式多样,信息庞杂,要吸引他们,还应该不断充实、丰富传统的节日文化表现方式,使之既有文化内涵,又让年轻人喜闻乐见。如此,才能够把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下去。

网络VPN加速器

翻牆到大陸vpn

回国网络VPN加速器

海外党翻墙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