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类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积木类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还不够一顿饭的粮票成文物

发布时间:2020-03-13 12:44:55 阅读: 来源:积木类厂家

还不够一顿饭的粮票成“文物”厦门因为建立了特区,生活水平比其它地方高,因而较早结束“票证时代” 2006/12/47:00:22  【字体:缩小放大】

物证:厦门市粮票

时间:1981年、1990年

事件:厦门在全国率先放开粮食市场,“票证时代”结束

珍藏:

特区首年发行的粮票

在计划经济年代,粮票是家庭购买粮食的唯一凭证,被人们视为“命根子”。如今,粮票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它变成了很多人的收藏品。

在美仁后社开食杂店的苏阿平先生有一包宝贝,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钱币、票证、邮票、电话卡、旧报纸。不过,这里面苏先生最珍惜的,就是两张上个世纪的“厦门市粮票”。

苏先生祖籍漳州龙海,1987年,18岁的他来到厦门做学徒,从此在厦门定居、成家立业。苏先生喜欢收藏,平时只要是有点特别意义的东西,他都会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

苏先生的收藏中有将近10张粮票,其中大部分是全国粮票,只有两张是厦门的,分别发行于1981年和1990年。1981年的面值是1市两,1990年的面值是500克。1981年是特区建设的第一个年头,这张当时只能买1市两粮食、还不够一顿饭的粮票,如今已成为意义特殊的“文物”。

回忆:

票证很早就成为历史

在苏先生的印象中,厦门因为建立了特区,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生活水平就已经比别的地方高了。他说,当时老家不但买米要用票,买鱼、买肉都要凭票,但来了厦门以后,他发现只有米还要凭票买,鱼肉等副食品都不必用票了,在菜市场上都可以用现金买到。不过,粮食凭票供应,毕竟还是有限量。人们都很希望能够放开粮食市场,让大家都可以自由购买。

苏先生回忆说,到了上世纪90年代,厦门的粮食市场就逐步放开了,个人也可以卖米了,粮票也被取消了,“票证时代”成为了历史。有收藏敏感的苏先生,就有意识地将手头的几张粮票保存了起来。

“收藏东西以后也许会升值,不过这不是最大的意义,我也并不缺这些钱。”苏先生笑着说,“这些已经消失的东西,可以让我想起很多以前的往事。20多年了,厦门在不断地发展,我个人的日子也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特区记忆

率先放开粮食市场

1955年,国家开始实行粮票制度。1964年,厦门市开始使用辖区范围内的市粮票。在计划经济年代,除了粮票外,鱼、肉、蛋等副食品也要凭票证限量供应。票证一诞生,就与“短缺”两个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短缺”很快就成为厦门人的记忆。在取消票证、放开副食品和粮食市场方面,厦门走在了全国的前列。1985年5月1日,厦门取消各种副食品供应票证,结束了30余年凭票证供应副食品的历史。1991年7月1日,厦门市居民粮油改为凭证供应,油票停止使用。1993年1月1日,厦门取消粮油定购任务,全面放开粮油购销价格,所有粮票一律停止使用。记者黄智敏/文张向阳/图

广东代理记账费用

中山公司注册

外国人工作签证办理流程

中山工作签证续签